|
6月1日是《禁毒法》颁布实施纪念日,6月3日是“虎门销烟纪念日”,6月26日是“国际禁毒日”,6月是我国全民禁毒宣传月。中国人最恨毒品!有一段历史我们不能忘记。“东亚病夫”这个屈辱的称号,正是鸦片这种毒品在近代中国泛滥之后,西方人加在中国人头上的,它曾如毒液侵害着旧中国社会的肌体。毒品始终没有禁绝!这个事实我们也不回避。新中国成立以来,特别是十八大以后,党和国家不断加强顶层设计,搭建起禁毒工作的“四梁八柱”,推动禁毒人民战争取得了显著成效。然而,由于毒品的精神致幻性、生理成瘾性、经济暴利性,使得禁毒斗争一刻不得停。正因为毒品屡打不绝,国家在禁毒、缉毒、戒毒工作上投入大量的物力、人力和财力,无数的禁毒英雄也因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。不同的毒品犯罪案例还说明着同一个事实,凡与毒品有染者多成瘾致命、吸尽钱财、家破亲离、危害社会,百害无一利,于法之不纵,于德之不容。警醒!毒品成瘾必将悔恨终生,远离毒品终靠已。如今,无论是从报纸、电视、公益广告的老平台,还是从互联网、公众号、政务微博等新阵地,禁毒教育主动求新求变,宣传的传播力、影响力进一步扩大。但仍然有人“明知是毒,偏要以身试毒”,这说明远离毒品始终要发于自醒。以烟瘾为例说毒瘾,长期吸烟的人血液中的尼古丁会达到一定浓度,人体反复刺激大脑中枢神经产生对尼古丁的依赖性,一旦体内尼古丁含量降低,脑内的乙酰胆碱受体无法与尼古丁结合,此时就会产生一系列生理和心理反应,这就是烟瘾。毒瘾相较烟瘾,过程相近,但危害性会来的更快,治疗过程也更复杂和漫长,且治愈后仍有心瘾导致复吸的例子也不在少数。因此,不落入毒瘾泥潭的最好方式就是始终保持洁身自好,管好临毒一念。警惕,毒品本就防不胜防,毒变万化莫投奇。“好奇害死猫”是一个常用的谚语,毒贩最常用的手段就是对好奇和猎奇心理者下手。有调查表明,好奇染上毒瘾的比例占到了62.3%,几乎所有吸毒者初次吸毒,都是接受毒贩或其他吸毒人员“免费”提供的毒品。在当前禁毒高压态势下,毒品为遮盖其魔鬼之身,更是穿上了“糖豆”“巧克力”“奶茶”乃至“邮票”的外衣,魔爪也不断向大中小学生这一类因无知而无畏的群体延伸,如不提高警惕,极易落入毒品陷阱。这就要求民众慎交友防被骗,切莫“走捷径”“贪便宜”“信神药”,更不能探奇猎奇入了毒门邪道不归路。警觉,禁毒之战是人民之战,胜利还是要靠大家。看见有人贩毒,你会觉得“多一事不如少一事”避而远之吗?知道有人吸毒,你会感到“与我无关”吗?亲人种植了罂粟花,你会认为是“小事一桩”吗?因为毒品侵害人体神经,并给吸食者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,所以由吸毒诱发的盗窃、抢劫、诈骗、卖淫和各种恶性暴力犯罪问题频发,严重冲击社会正常秩序,严重危及他人人身财产安全。另外,如果持有、运输、种植毒品原植物种子或者苗株,很可能已经触犯刑法构成了犯罪,绝不是“小事一桩”。“禁绝毒品,功在当代、利在千秋。”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,毒品是人类社会的公害,是涉及公共安全的重要问题。如果人人保持警觉之心,对毒品“零容忍”,始终尽到公民之责,敢于做出善举义举,则毒品也必将因“人人喊打”而无利可图、无处藏身、无所遁形。文/安康 |
|